热烈庆祝黄河交通学院建校30周年!校庆时间:2025年10月

交院官网
黄河交通学院校园风光

【三十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二】黄河交通学院举办“同心出彩·助推幸福黄河建设”建言会议

3月1日,由黄河交通学院和民建河南省委会联合主办的“同心出彩·助推幸福黄河建设”建言会议在黄河交通学院东校区图书馆大楼9楼第一会议室举办。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落实中共河南省委相关要求,汇聚各方智慧,为幸福黄河建设出谋划策。

885A4500副本.jpg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邱士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院长左其亭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张新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智川书院院长饶明奇教授等特邀嘉宾,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河南大学博导梁留科等民建省委会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黄河交通学院创办人、理事长李顺兴,校长胡世雄,副校长李琰霞、王元福、汤迪操,黄河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曹德春以及校中层干部和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黄河文化旅游研究院、智慧交通与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部分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胡世雄主持。

李顺兴致辞 (1).JPG

李顺兴致欢迎辞,表达了对各方来宾的诚挚欢迎,以及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黄河建设的坚定决心。李顺兴向大家介绍黄河交通学院基本情况。他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孕育了华夏文明。但当前黄河面临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制约流域发展。近年来,黄河交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相关研究。学校率先成立了河南省高校首个社科联,组建多个研究院,建成全省高校唯一黄河文化馆,举办黄河文化地标研讨会等活动,在黄河文化、生态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黄河流域发展贡献力量。他表示,希望在座领导和专家为黄河现存问题建言献策,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李琰霞宣读成立黄河文化旅游研究院下属研究中心暨“同心出彩·助推幸福黄河建设”专家智库的文件。这一平台的搭建,标志着学校在黄河文化研究、生态保护实践领域的重要进展,未来将依托专家智库力量,深化产学研融合,为幸福黄河建设增添新动力。

会议现场举行了庄重的聘书颁发仪式。胡世雄为曹德春、韩林宏、陈辉、邱士可、孔洞一等专家颁发聘书,李顺兴为专家们佩戴校徽,以此表达对各位专家为黄河保护与发展贡献智慧的诚挚感谢。

聘书.jpg

在专家主题报告环节,梁留科以《保护弘扬黄河文化 建设文化黄河》为题,深入阐述了黄河文化的重要价值与保护弘扬路径,他提出打造黄河古都旅游带,整合西安、洛阳等沿黄古都资源,提升黄河文化国际影响力。胡世雄在《高校引擎+生态IP——黄河文化国际化的河南路径探析》报告中,强调黄河生态文化全球价值,指出高校在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担当,是推动黄河文化国际化的关键力量,要立足河南实践优势,将“河南经验”转化为“全球方案”。邱士可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理国情报告》,基于地理国情为黄河流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出了宝贵建议,明确未来聚焦生态环境的研究方向。左其亭围绕“人水关系”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针对河南省黄河流域“人水关系”问题,如洪水控制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等,提出消除防洪薄弱环节、优化水资源调配等可行性建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张新斌就黄河古都群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表见解,他指出“大黄河”优势与“大古都”价值,建议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建设文化地标、结合国家战略推进相关举措,推动黄河“双申遗”。饶明奇围绕黄河文化研究教育传播分享见解。 他表示,河南黄河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相关领域存在研究深度不够、教育覆盖面窄、宣传效果不佳等问题,未来要多措并举,全方位深化黄河文化建设。

未命名.png

梁留科作总结讲话。他深入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黄河交通学院在交通领域的专业优势,对学校在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他表示,民建河南省委对黄河交通学院寄予厚望,期待学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研究领域,尤其是黄河文化研究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突破,为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更多创新模式。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成果丰硕,不仅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沿的学术成果和创新思路,更凝聚了各方力量。黄河交通学院表示,将以30年校庆为新起点,牢记育人使命,携手各界同仁,切实履行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共同描绘“幸福黄河”的美好蓝图。